鲨鱼中的古怪另类
12 12 2007年《北京晚报》2007年11月17日刊登一篇题为《尊严——〈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〉读后感》的散文,介绍说深海有一种非常凶猛、名为加布林鲨鱼的噬人鲨,又叫“魔鬼鲨”。当它被围入渔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,会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,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捉。所以直到现在,还没有人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,人们通常见到的不过是魔鬼鲨的碎块而已,极像砖块或瓷器破碎后的样子……于是作者感叹道:“任何研究都应该在‘生命’面前止步。如何尊重生命,敬畏生命,当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研究。加布林鲨在人类面前誓死守护的尊严,难道不值得每一个自称高级的人类思索?”
有一个读者问我这是真的么?是不是像旅鼠会“奔赴死亡之约”的传说那样只是以讹传讹?这当然是捏造出来的,和旅鼠的传说不同的是,它不是国外传入的古老传说,而是国内的某个文人去年才炮制出来的,以《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》等为题刊登在多家报刊上,虽然号称是“编译”,但国外文献中找不到这种说法的任何痕迹;虽然文章声称是在叙述2004年一次科学考察的经历,而其实是百分之百的幻想作品。但这样一则无稽之谈却被许多人当成了纪实而深受感动,乃至据此批评科学研究。
加布林鲨鱼和“魔鬼鲨”很显然分别是英语Goblin Shark的音译和意译,加布林是西方民间传说中一种相貌丑陋、喜欢恶作剧的妖怪。中文名字叫做剑吻鲨或尖吻鲨,指的是它长着一个像短剑一样突出的长鼻子(动物学上称为“吻”)。有关它的最早记录是1898年于日本横滨抓到了一条完整的标本,生物学界由此首次知道有这个物种的存在。此后又陆续在太平洋、大西洋的各个地方陆续抓到。不过,剑吻鲨虽然分布广泛,却一度被认为非常稀有,每抓到一条都会有记载,到上个世纪末,共报道抓到了45条。
剑吻鲨的数量其实要比人们想像的多得多,样本少的原因可能是这种鲨鱼一般生活在数百米深海处,不容易被捕捉到。在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用底刺网捕捞,在东京海底峡谷100~300米深处抓到了大量的剑吻鲨——多达125条。【注:这次捕捞情况在2003年才报道】2003年4月,在两周内于台湾海域捕捞到了100多条剑吻鲨。虽然被捕获的这些剑吻鲨都已经死了或很快就死了,但是没有一条是爆炸而死的。而且还有被活捉的。今年1月,在东京湾有一条剑吻鲨被活捉,被送到东京海洋公园展览,两天后死亡。2月,又有一条剑吻鲨被活捉,在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科学博物馆养了一周后才死亡。它们也都不是自爆死的。
当然,像所有其他动物,剑吻鲨在被捕获时,也会猛烈挣扎,试图咬破渔网逃生,在挣扎中往往会让它们的头部发生一定的变形,这曾经导致某些剑吻鲨样本被当成是新发现的物种。
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编造剑吻鲨有什么宁死不屈的“尊严”。不过在已知400多种鲨鱼中,剑吻鲨的确显得很古怪。它是剑吻鲨科的唯一成员。一般的鲨鱼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吻,但是很少有像剑吻鲨那样长着这么长的吻。一条3米长的剑吻鲨,它的吻长能超过半米。更奇怪的是剑吻鲨长着一个能屈能伸的长嘴。当把嘴收起来的时候,它的样子看上去和别的鲨鱼没有太大的区别,只是吻长了点。但是当它把嘴伸出来,伸到吻底下,看上去就完全像是一种丑陋的史前动物了。
以前捕获到的剑吻鲨的皮肤颜色是灰色的,好像没什么特别的。直到人们见到还活着的剑吻鲨,才发现这居然是一种粉红色的鲨鱼。并不是因为它的皮肤有红色素,而是因为它的皮肤是透明的,身体表面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显现出来了。
鲨鱼没有鱼鳔,它是通过肝脏里的脂肪来调节浮力的。所以鲨鱼有一个特别大的肝脏。不过,即便如此,鲨鱼身体的比重还是比海水大,要靠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沉入海底。剑吻鲨肝脏又比一般的鲨鱼大得多,占了其体重的四分之一,这使得其身体比重接近海水,即使不游动也不容易下沉。
一般的鲨鱼都有非常发达的肌肉,行动迅速、敏捷,异常凶猛。但是剑吻鲨的肌肉却松软无力,它的身体的其他特征也表明它行动缓慢。这样的鲨鱼是不会对人造成威胁的,要追杀猎物也很成问题。当然剑吻鲨也不是吃素的,检查它的胃内食物可以知道它以硬骨鱼、乌贼、甲壳动物为食。那么它是如何觅食的呢?很可能是这样的:悄悄地停留在黑暗的海中央,通过吻内丰富的电感受器侦察周围的一举一动,一旦有猎物靠近,就突然伸出嘴巴,张开咽喉,二者结合大大地扩展了喉咙的容量,在咽喉内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压,把猎物吸进去,再把嘴巴缩回,几排钉子一样的牙齿就能咬住猎物。谁能想到竟有靠守株待兔维生的鲨鱼?
每种生物本身就都有其奇妙之处,如果了解了它们,就没有必要去编造骗人的神话。
2007.12.9.
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7.12.12.)
(XYS20071212)
想看看Goblin Shark长的什么样吗?请点击下面的链接
http://www.greengoblin.com/internal/corner/shark.html
看了图,好吓人!
以前看的一个节目说到一种奇怪的鱼,好像是在河里,有一个鹰钩样的嘴,当地人看见这么奇怪的鱼很好奇,后来确定是一种常见的鱼(忘了什么鱼),只是被捕的时候挣扎撞到船,把“鼻子”撞成鹰钩了。
文人爱发骚情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,一点都不奇怪,不过近些年堕落得更深了而已。据我考证,这是由于当今文人文学素养大跌,过度滥用拟人手法,以致于神经搭错,但凡看到什么动物乃至静物都会觉得它们神灵附体,一个个都变得跟我们的文人一样感情丰富、激情难抑,更能做出许多让人(特别是中国文人)肃然起敬的壮举来!
都说鲨鱼要不断地游泳来呼吸和防止下沉,请问方博士:鲨鱼睡觉时怎么办啊?
查看了一下百度百科词条(时至2007年11月27),还保留着错误百出的词目:http://bk.baidu.com/view/476349.htm
——虽然早些时候我在看过方老师的科普文章后对它进行了稍微的修改,但那些迟钝的百度管理员(或是科学素养不够,不肯修改?)
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普罗大众的科学素质还不高。方老师还应该写大量这样的文章。
栋梁啊……
通过这次简单事件,还真的切实体会到英文的重要性。
客观现实啊,用google(或百度)搜 “Goblin Shark“ 和用中文搜“加布林鲨”的效果就是不同。
回复4楼,这些简单的问题,你可以搜索一下再来发问吧?
大多数鲨鱼睡觉时都必须保持游泳(记得小学时看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里面就有记载)。我在电视上看过介绍,有一些则需找地方让自己安全地“着陆”海底,一动不动。
所以方说,鲨鱼不游泳会沉,是正确的。
这个故事肯定不是去年才炮制出来的。
我高中时在学校阅览室看到过加布林鲨自爆的说法,和现今的版本一模一样。是在一本好像叫做什么科学画报上看到的,大约在2002年到2003年。
插一句changer5
“…… 这是由于当今文人文学素养大跌,‘又毫无科学素养,’过度滥用拟人手法,以致于神经搭错,‘其思维已经接近李洪志,’但凡看到什么动物乃至静物都会觉得它们神灵附体,……”
在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用底刺网捕捞,在东京海底峡谷100~300米深处抓到了大量的剑吻鲨——多达125条。
不是说只抓到45条?
楼上Laomofei读文章很认真,45数字来源于:Only about 45 Goblin Shark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.
http://www.elasmo-research.org/education/shark_profiles/m_owstoni.htm
瑕不掩瑜,原文应该是指“只有45条加布林鲨被科学文献描述(研究?)过”后文还提及有25条被制成标本。而非一般的普通报道。而后面多大仅指捕杀。所以其实并不矛盾。何况并不影响文章主旨。
“1995年5月到1996年10月……”这次的捕捞情况是在本世纪才报道的——2003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报告,今年写成论文发表。
…随便猜想一下,会不会因为生活在深海,上来以后压力变小导致体内气体膨胀而令人生产他们爆炸的错觉???
to remembrance, 我在读文章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,毕竟文章也说了”这种鲨鱼一般生活在数百米深海处”,随着慢慢被打捞出海面,有些鲨鱼不能平衡体内外压强的变化,所以爆炸了。不知道方老师怎么认为?
TO BOBROW
应该不会,我们经常食用的鱼类中有许多深海鱼类,但你见过全身爆炸的么?据说内脏会因压力变化而破裂.
当然,也许已经爆炸的全都扔了,卖相不好啊,呵呵.
对许多人来说,一个美丽的谎言比一个冷酷的事实更吸引人
不会的。“生活在数百米深海处”的海产打捞出来顶多会血管破裂“七”孔流血而死,而最不可能会爆炸,生物不像简单的物质气球之类的。抹香鲸能潜3000多米,但也能浮上水面呼吸,爆了?总之,生物不是简单的气球。我大约记得以前科普杂志上假设一个命题:人体在裸露太空会不会爆炸,结论是不会。
“对许多人来说,一个美丽的谎言比一个冷酷的事实更吸引人”
那则“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”的谎言,那里算得上美丽,即使是美丽的也是母爱这种人类基本情感。
以母爱名义来说谎,让我感到的是气愤。这是对母爱的亵渎。
方所说的事实不但有趣,还长知识,哪里说得上“冷酷”?
……
好像在哪儿看过,金枪鱼也没有鱼鳔,需要不停的高速游泳,否则就会下沉,不知道是真是假
记得小时候,喜欢读一套带彩图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简直爱不释手,现在想想似乎也有不少错误